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干法)校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张春水 《环境科技》2006,19(5):56-57
论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作用,对制约验收监测规范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工作,在分析当前收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办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绿色学校创建程序、申报和验收工作,通过对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阐述了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针对创建程序、验收形式、申报材料要求等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沈阳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URG-9000型离子色谱仪在运行中常见的问题,URG监测的离子数据部分或全部缺失、数据异常、偏低等情况。并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做校准曲线,考虑背景电导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了提高仪器的运行稳定性保证数据的可靠、准确性,提出了仪器日常维护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十一五"期间通辽市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从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得出存在的问题,从自然环境要素与生态环境两个角度总结"十一五"期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环境质量的问题分析,寻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结合应急预案编制相关要求及评估工作实际,分析了我市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备案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企业应急预案的评估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峰  张姗琪  秦萧  席广亮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60-2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智慧社会”建设目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的信息化技术赋能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化的主要动力与发展重点,而如何理解并推进智慧社会发展则是智慧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人地关系和地域生命有机体理论是智慧社会下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基础,需要从信息化赋能向包含技术赋能与创新赋能的综合赋能理念转变,探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思路,进而构建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和制度创新为支撑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EPTI),并探讨规划编制的智慧化以及规划实施的智慧化。  相似文献   
1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agenda in Sweden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A content analysis was made of all articles in a Swedish journal,Miljö-Aktuellt. Further, to elucidate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problem formulation and reformulation, two cases were investigated, dealing with the impact of plant nutrients and mercury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 The transport of heavy metals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ecological process and problem of acidification, and similarly, plant nutrients are part of the concept of eutrophication. Two concepts, the research cycle and the policy cycle, are tentatively applied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s of acid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Additional data for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tudy is supplied from parliamentary motions during 1973–1989. The substance/media focus of the 1970s was connected to a point-source abatement strategy, which mainly aimed at removing negative effects at a local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preventive strategy is traced in problem formulations related to “processes” going on in the technosphere: wastes, noise, energy production, traffic, and toxic substances. This period lasted from the mid-1970s to the mid-1980s, and the need for improved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 means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been a generally accepted idea.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measures actually taken are sufficient in a material balance perspective. Further, in the 1980s there was a strong emphasis upon processes in the ecosphere. This focus also implies source-related polici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medies are within the scope of national capabilities, but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cientific proof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degradation are essential to induce political action and to stimula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rom this study, however, it is not possible to assess the existence of any particular policy-triggering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